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再审案例
【经验】抗诉受理审查:一、受理条件审查;1、裁判已经发生法律效力;2、法院已经驳回再审申请或者证明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申请抗诉时应提供法院驳回再审申请通知书或者提供证据证明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3、一审未上诉,应说明正当理由;4、有具体的申诉理由和请求;5、属于检察院受理案件管辖范围;受理同级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申诉.
二、申诉材料的审查;1、申请抗诉书;2、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原审全部一、二、再审.3、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通知书;4、证据材料;5、联系方式;在再审程序中,当事人超出原审范围增加诉讼请求的,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法条】民诉法第2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66条规定,调查核实措施包括:委托鉴定,咨询专业人员、相关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等对专门问题的意见等.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损害案外人权益的,应由案外人提起撤销之诉或者申请再审,法院不宜依职权启动审判程序.再审程序中,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否一定要参加到再审诉讼中,应当以其是否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为准.按一审程序再审,一审原告撤回起诉,如果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应予准许,裁定撤销原判决.
人民法院依职权审查生效裁判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需要启动再审程序的,应当裁定再审.通过申请再审、抗诉再审后裁判仍存在严重错误,特别是损害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却确实需要纠正的,可有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
本法院生效裁判启动再审程序,是由院长个人决定还是由审判委员会决定?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当事人申请再审为启动再审程序的主要方式,法院依职权再审只作为有限的补充和备用.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才能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
案外人申请再审;1、执行程序中申请再审(民诉法227);
2、直接申请再审(民诉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两者在适用范围、启动事由、审理对象等方面存在差异.法院审查案外人申请再审,应当重点审查是否符合法定情形,而不是审查其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0条所列举的再审事由.案外人申请再审并不以提出执行异议为前置程序.民事调解书生效后,只有民事调解书所确定标的损害案外人所主张的物权利益,且无法提起新的诉讼解决争议的,案外人才可以申请再审.如果案外人符合撤销之诉的条件,也可以提起撤销之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径行驳回再审申请情形包括:申请再审期限超过申请再审期限或者不具备法定事由的.审查再审可以组织听证的情形:
1、有新的证据足......
2、原判决、裁定认定基本事实缺乏....
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4、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裁判生效6个月后申请再审条件是裁判生效6个月后申请再审条件是:符合民诉法200条1、3、12、13项规定.
驳回再审申请裁定,不能上诉,也不能再审正再审.对再审裁判或申请再审被驳回的,当事人只能向检察院申请法律监督,不能再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不能申请再审.
以向再审申请人送达生效裁判书的时间为起算点.最高院、二审裁判及一审终审的裁判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应为送达之日;普通一审裁判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应为送到后上诉期满之第二日,以此计算申请再审期限.以当事人向法院递交符合法律规定的申请再审材料之时确定为其申请再审之日.
申请再审期间届满日应当以向法院提出之日计算,而不能仅凭再审申请书署名的日期.当事人无证据证明在法定的申请再审期间内行使申请再审权利的,不予受理.
再审中,发现审查认定申请再审事由不成立的,法院应继续审理.和解撤诉案件,并非一定要在裁定书上载明-恢复原判决执行.法院要求补充材料包括;
1、再审补充意见;2、书面意见或者申请书;3、原审中的证据;4、新的证据材料;
再审审查通知书,不能公告送达.再审审查裁定书,应当向原审裁判列明的所有当事人送达.再审审查裁定书,在穷尽所有送达程序后,可以公告送达.申请再审人,经传票传唤,拒不接受询问,裁定或按撤回再审申请处理.再审中,被申请人被注销的,裁定终结诉讼.
再审申请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询问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出的,裁定按撤回再审申请处理.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不参加询问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出的,视为放弃在询问过程中陈述意见的权利.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法院应当询问当事人.
法院审查申请再审范围,应当围绕再审事由进行审查.申请再审,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询问当事人.询问所确认的事实在案件进入审理程序后,符合有关条件的可以作为定案证据.申请再审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
代理建设工程纠纷再审、申诉、抗诉案件涉及的问题非常多,不仅要精通民事诉讼再审、申诉、抗诉的法律知识,对建设工程的技术也要特别精通,否则是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因为程序几乎没有了.